师大首页 访问旧版 联系我们 蒙语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选派教师赴云南大学等兄弟院校学习调研

[日期:2019-06-14]

      2019年5月13日至5月18日,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派出分管教学的智如水副院长为组长的一行六人,奔赴云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三所高校,就民族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学习。

      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时有吴文藻、费孝通、杨堃等一批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任教于云南大学,为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优良的学术传统。2017年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在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评A+。

      厦门大学是中国人类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南方重镇,在国际人类学界也享有一席之地。自20世纪30年代林惠祥先生创立该学科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厦门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自身优势与特色,其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博物馆、人类学系以及中国人类学会“四位一体”的建制,使之成为中国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最为完备的范本。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86年开始招收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008年被教育部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本次调研学习活动是应我院制定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对上述三所高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学习,收获颇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通过此次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调研学习,已取得其民族学、人类学培养方案。在接下来制定我院民族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过程中,借鉴和学习这三所高校经验的同时,也要体现我院本地特色教学和特色课程设置。

      二、实践教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实践教育基地已建成14个,他们有意向与我院共享实践教育基地,包括互派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田野调查工作。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基地在厦门市周边地区,其院方也表示愿与我院学分互认、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和进行田野调查,但存在住宿紧张的问题。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本科生实践教学地点由带队老师指定,田野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部、南部的少数民族,如:土家、苗族、畲族、黎族、景颇族、珞巴族、京族等等。调研中得知,三所高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田野调查工作,田野调查时长3周——7周左右。

      三、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云南大学建设有民族学与社会学信息化实验室和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厦门大学有生物人类学实验室和人类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有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和民族学博物馆。

      四、调研获得几点启示。

      1.本硕博连读。为有效留住优质生源和接下来的学历培养方便,三所高校很注重本硕博连读一体化培养,设置本硕衔接课程,压缩连读带来的时长,这样学生也愿意选择连读方式。

      2.招收优质生源。抓住生源源头,他们每年都派出若干招生宣传小组,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招生宣传活动。

      3.团队建设。学院内部设置若干科研攻关小组,每组由一名科研能手任组长,进行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攻关,项目申报等事宜。

      4.特色课程。三所高校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各有所长。如:云南大学主要做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研究为主责;厦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则以东南地区民族研究和闽台、东南亚研究为特色;中南民族大学以中部和南部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问题研究为主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所侧重。

      5.本科生导师制。三所高校均施行本科生导师制,一般来讲每一名任课教师带3至4名本科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程带领,内容包括阅读文献、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有时还涉及到个人生活难题和情感波动问题。

上一条:“大学习大讨论”之系列专题研讨——集中听课
下一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举行【大学习大讨论】专题系列学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