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宗教学界著名学者卓新平先生为我院宗教学专业全体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天人之合:中华信仰精神探源”的视频讲座。讲座由巴·孟和教授主持,地点在赛罕校区科研楼403会议室,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满达,塔娜、张径真、普华才让、杨冰华等多位教师到场聆听了讲座。
卓新平先生1988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学部主席团成员,原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第11、12、13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德国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卓新平先生曾被人事部、国家教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选。卓新平先生是我校柔性引进的专家,现任我校佛学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等职。
卓新平先生长期从事基督教思想文化、比较宗教学、西方宗教学及宗教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著述丰厚。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0余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它文章100余篇。代表著作有《宗教学史论:宗教学的历史与体系》、《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宗教思想论》、《宗教文明论》、《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19)》、《中国宗教学40年(1978—2018)》、《宗教起源纵横谈》、《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与文化》、《世界宗教与宗教学》、《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论》、《基督宗教研究》、《圣经鉴赏》等。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天人之合:中华信仰精神探源”,分三部分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关键术语的梳理。卓新平先生旁征博引,重新考证和解读中华核心信仰中“鬼、神、帝、天、道”等基本术语的内涵与外延,驳斥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误读。二是“敬天”的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回顾。卓新平先生从“古神谱”、“三皇五帝”的考证入手,将中国古人“祭神敬天”的传统信仰的形成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并追溯了中国“政主教从”的政教关系格局的渊源。三是提出“天人之合”是中华信仰的核心价值的观点。卓新平先生梳理并总结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天生人说、天爱民说、天人感应说、天人合一说等学说与文献后总结道:“天人之合是真正体现中华信仰的原初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学说”。
讲座结束后,卓新平先生与聆听讲座的学生们展开互动,并应学生的要求,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