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访问旧版 联系我们 蒙语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日期:2019-12-08]

2019年12月8日,由我校主办,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承办的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族际交流与文化互动”高峰论坛在赛罕校区举行。上午在信息楼报告厅,复旦大学姚大力先生、中央民族大学达力扎布先生、南开大学杜家骥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双聘教授刘晓萌先生,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反响热烈。下午高峰论坛设三个分论坛,分别在田楼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会议室603、心理学院会议室609和党政办会议室715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以及我校近百余位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第一组由武汉大学申万里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曹永年先生做点评。共有8位学者先后参加了讨论,南开大学薛磊《元世祖朝蒙古东道诸王之乱补论》、武汉大学申万里《元代出仕中国的高丽人群体研究》、赤峰学院敖拉《关于契丹国体在管理机制上对游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内蒙古大学希都日古《关于<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西征所涉及的山川城池地名考释》、内蒙古师范大学那顺乌力吉《脱脱不花岱总汗到满都鲁汗时期的蒙古政治与八百帐》、内蒙古师范大学索明杰《宁夏同心县李家套子匈奴墓出土人骨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李荣辉《<赵龄墓志>中的西域茹茹》、内蒙古师范大学孟克巴雅尔《早期乌桓、鲜卑社会经济形态的探讨》。第一组报告基本是围绕蒙元、契丹历史及之前的东汉匈奴、乌桓及鲜卑以及北魏时期的西域突厥等问题展开。

第二组讨论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郭美兰主持,内蒙古大学白拉都格其做点评,先后有12位学者参加了报告。分别是吴元丰《珲春满汉文档案述评》、吴中良《松花江流域锡伯人探源》、苏德毕力格《李大钊与蒙古人民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接触》、内蒙古大学乌云格日勒《调查与被调查——解读清末<哲里木盟十旗调查报告书>》、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建军《接管与改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北京蒙藏学校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丁晓杰《二战时期日本在伪蒙疆的畜产统治政策》、内蒙古大学宝音德力根《第一任锡勒图库稜(库伦)绰尔济喇嘛达尔罕汉囊素事迹稽考》、内蒙古师范大学胡日查《关于嫩科尔沁部与女真诸部的早期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牧仁《松筠与“蒲大芳案”》、内蒙古师范大学萨出日拉图《清初嫩科尔沁部牧地变迁考》、内蒙古师范大学那日苏《二战后东北亚新格局与中蒙关系》。这组讨论的主题较为多元,时间跨度大体从清代延续至民国时期。

第三组讨论由内蒙古大学阿拉坦宝力格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做点评,先后有12位学者参加了讨论。首都师范大学孔源《略谈蒙古高原东部寺庙商业网络在近代草原丝绸之路构建中的经济文化意义》、厦门大学韦兰海《通古斯语人群的父系起源——基于Y染色体单倍群C2a-M86谱系树的视角》、内蒙古大学阿拉坦宝力格《重叠共生的传统与现代——新巴尔虎右旗的田野调查》、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三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白兰《人类学视野的评价——生态观进入社会体系的范式》、赤峰学院宝音初古拉《黑龙江省柯尔克孜人由来考》、呼伦贝尔学院斯仁巴图《鄂温克族及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鄂温克旗民族宗教局达西尼玛《关于清与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地区诸族满文档案收藏情况》、大连民族大学黑龙《丝绸之路上的卫拉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谢咏梅《清代以来大兴安岭两麓人群互动视域下的呼伦贝尔地区社会再编》。本组讨论主要是采用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对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对东北大兴安岭的巴尔虎、柯尔克孜、鄂温克等地区或民族的讨论与认识。

总之,三组分论坛讨论较好地契合了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的主题,充分展示了各位专家学者近期的研究心得与体会。

上一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条: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工党支部2019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