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于2019年11月17日下午3点在科研楼301举行第三期读书会,丁龙召教授为大家深入解读了“习近平9.27讲话”,引起了参会师生的热烈的讨论。本次读书会由院长乌日陶克套胡教授主持,全院师生积极参加。
首先,丁龙召教授用“车牌号49415”概括了“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激发了全体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丁龙召教授从“4”项成就、“9”条经验、“4”个共同、“1”条主线、“5”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使参会师生全面了解并深入学习了“习近平9.27讲话”,收获良多。
紧接着,丁龙召教授对自己在学习“习近平9.27讲话”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分享。丁龙召教授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渊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过程、“家国同构模式”的准确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赢得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丁龙召教授引用金观涛教授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超稳定结构”和张维为教授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大国”观点,进一步提出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否解决对权力的约束”的命题,引发激烈的讨论。
最后的提问讨论环节更是精彩。各专业的老师、博士生、研究生对丁龙召教授“习近平9.27讲话”的解读表示认同与感谢,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不解,他们在“民族团结”“民族通婚”“民族语言传承”以及“民族间的族群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丁龙召教授做了详细解答,解决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困惑,为本次读书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最后,乌日陶克套胡院长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搞学术研究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在细微之处找突破口,比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少数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变为“各少数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千差万别,每一处变化都值得我们研究,足够完成一篇小论文,希望我院师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脚踏实地完成学业,完成梦想。